为什么崧泽文化被称为“璜的时代”?

为什么崧泽文化被称为“璜的时代”?

崧泽文化上承河姆渡、马家浜文化,下启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地区发展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距今约5800年-4900年。

1974年崧泽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崧泽文化得名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主持发掘的上海青浦县崧泽遗址。

青浦遗址共出土玉器24件,其中玉璜占18件;七十年代初期,南京博物院主持发掘了苏州草鞋山遗址,共出土玉器33件,其中玉璜11件;八十年代初,南京博物院又发掘了南京营盘山遗址,共出土玉器10件,其中玉璜4件,其中一件玉璜作为一套“串饰”的中心使用。可见此时,曾在河姆渡、马家浜大放异彩的玉玦逐渐退场,未来良渚时期令人目不暇接的新器型尚未出现,崧泽文化是名副其实的“璜的时代”。

良渚文化早期北村M106出土细节图

《说文》载“璜,半璧也”,从崧泽、良渚等出土实物来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而《周礼》“以玄璜礼北方”,却一直没能被考古证实。文化期玉璜在出土时多位于墓主人的胸部,应当是作为装饰物使用,在崧泽、良渚文化体系中,玉璜常常与玉璧、玉管组合使用,已经有了后世组玉珮的萌芽。

良渚早期北村M106女性贵族墓葬仪复原图(方向名绘)

除了玉璜外,她还佩戴有崧泽文化延续下来的龙首玉镯

长江中下游很可能是玉璜起源的重要地区。河姆渡、马家浜时期的玉璜主要出土于女性墓葬中,而且随葬品的数量一般较男性墓葬为多,可以看出此时女性的地位较高,至崧泽时期发展到一个高峰,此时玉璜不仅数量多,制作也更为精良。

崧泽文化的玉璜一般分为四种造型:

玉璜 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市青浦区崧泽遗址出土

1、半环形。马家浜后期也出现过类似造型,像是拉长版的玉玦。

玉璜 上海博物馆藏

2、拱桥形。璜的两端较宽,中间较窄,倒置形似拱桥,是崧泽玉璜中的主流品种。

玉璜 上海博物馆藏

3、半璧形。未来的良渚文化的玉璜主要承袭了此类造型。

鱼鸟形玉璜 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市青浦区崧泽遗址出土

4、异形。

横向对比几乎同时的凌家滩文化,也出现了类似情形:规模越大的凌家滩墓葬,出土玉璜的数量越多,品质越精美,说明在凌家滩文化中,玉璜的多寡是衡量墓葬等级和墓主身份地位的标准。与崧泽不同的是,凌家滩以半环形玉璜数量最多,拱桥形玉璜次之,而半璧形玉璜最少,且多出于等级稍低的墓葬中。

凌家滩玉璜

到了良渚时期,玉器总量激增,玉璜所占的比例相较于崧泽时期大大减少,而且“璜与琮、钺不共出”,地位也有些许下降。

琮和钺在良渚时期代表神权与世俗权力,说明此时这两种权力已经为男性掌握。

以反山王陵为例:反山M22号墓的主人是M12的王后,该墓中出土了数件制作精良,器型硕大的玉璜,却都是在崧泽和凌家滩文化中地位较低的半璧形璜,且随葬器物的总量也远远不如M12。不禁令人猜测,良渚早期很有可能是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化的关键节点。

反山王陵遗址

学者俞伟超认为,玉璜是结盟、婚姻的信物,这点是非常有有见地的。美国人类学家塞维斯认为,原始的婚姻是种群之间的联盟,而非个体的结合,类似一种政治契约,女性相当于契约中的法人代表,地位自然比较高。而良渚时期社会层次更为复杂,家庭之外的政治事物一般由男性进行主导,玉璜的使用也逐渐减少。

良渚玉璜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官井头遗址出土

在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之后,其璀璨的光芒常常使人忘记崧泽这个破晓前的星辉,然而对于很多资深藏家来说,崧泽玉器仍是其收藏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玉璜,无疑也是最值得纳入囊中的品类。

【作者介绍】药道人,红药山房主人。负笈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月塘社群学术顾问,负责学术研究。

相关风雨

履字用五笔怎样打
be365

履字用五笔怎样打

🌊 11-04 💨 阅读 4064
噴氣式戰機世代劃分
pc365buy

噴氣式戰機世代劃分

🌊 08-22 💨 阅读 5320
常见的数学符号读法
365bet线上娱

常见的数学符号读法

🌊 06-30 💨 阅读 8895